发布时间:2025-10-17 11:28:59    次浏览
来源:CCTV证券资讯频道作者卢俊认为,中国房地产的失控将以一种暴风雪的场景出现在人们面前。我所聊的失控,是我眼下看到的,一点点在发生,一点点在推进,然后一点点在蚕食或者剥离地产的种种环节,我相信累积到某一天,他会突然从量变到质变,以一种暴风雪的场景出现在我们面前,也就是我们眼里的失控场景。失控一:90%的开发商将被淘汰,90%的运营商将成为开发商开发商变成寡头垄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一线城市土地进入门槛越来越高,未来将成为5%的开发商的肉搏场所,其余的5%的房企在二三线城市寻觅机会,然后一有机会依然决心进攻一线城市。其他90%的企业因为资金原因,被排挤到四线五线甚至六线城市,然后因为市场原因,去化困难最终资金链断裂,以各种体面的不体面的方式退出房地产市场。江山代有人才出,有人退出当然也有人进入。各种运营商将拥有更多的机会。所有项目开发和运营已经成为不能脱离的环节。商业项目、养老项目、产业项目只有具备运营能力才会拥有开发资格,大量的运营商因此得到大量的土地开发的资格,从而渗透进开发市场。房地产归根到底玩的就是场底气游戏,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金,就要拥有别人不具备的能力。失控二:银行不再是房地产资金来源,互联网+金融将是主力,境外基金将是重要补充长尾效应因为互联网的存在在资本市场也得到最大的表现,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的模式已经不再是银行,因为方便因为快速变现,互联网成为社会最大资金池。而资金池的释放的重要出口就是来自于房地产,与银行抗争的最大武器就是低利息。因为没有人力成本因为没有那么多公务员。此外境外的基金也将成为重要补充,旭辉已经从境外融到了利率只有4%的资金,这等同于掐住了银行的咽喉,如果渠道可以彻底打开,这样的资金成本可以让所有开发商心动。未来银行的地位依然稳固,但是房地产对他的依赖将越来越少。失控三:各种工种碎片化,未来再无偶像职业经理人蔡雪梅、毛大庆、郁亮……未来房地产要想出更加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将越来越困难。房地产模板化、标准化、一致化得到充分观察的时候,所有人的工种都被充分的细分:建安采用模块化操作,现场就像搭积木一样搭建起来,销售的环球从一人多能变成每人只负责细小的一块。大数据时代,已经测算出所有出错的可能,任何人只要完成自己当下的工作,项目便可以稳健快速的发展。也就是因为流程化的作用,个人的作用将被得到充分的减弱,强势伟岸的英雄形象在地产这行被充分削弱。楼市发展进入下一个20年,渡过之前青春期的躁动之后,楼市未来基本不会出现大动和大乱的可能。一般乱世才会出英雄,在未来的太平盛世里,再出现偶像职业经理人是小概率事件。失控四:大数据时代,市场的个性需求和共性需求将被得到充分的协调未来的产品定位,一定不会只来自于对周边楼盘的比较以及几份调查问卷。互联网时代,所有数据都被转变成一个个代号,从客户购买汽车、购买家具、日用品消费以及各种行为可以产出受众对于房子、对于配套、对于地段的各种需求。项目开发将充分尊重所有的市场需求表现,所推出的产品一定是最符合市场主流的产品。产品定位失败的可能性变的越来越小。主力产品对于共性的需求极度的统一,对于装修、对于软装等各种细小环节,个性需求将被得到充分的尊重。互联网时代,物件流通是0成本,菜单式装修不再成为损耗的核心来源。你在拥有一个高均值的同质化社区的同时也将拥有一个非常差异化的家。失控五:土地来源不仅来自于政府,还会来自片区规划运营商中央似乎发现了只要土地没有市场化房地产好像没办法彻底市场化,中央也好像察觉到因为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的强势地位,依靠土地出让地方政府几乎将城市建设的所有职责都推卸给了开发商。所以中央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动作,逐步下放一定程度的土地开发权。政府不再是土地来源的唯一出口,未来具备土地出让的还有可能会是片区规划运营商。城市开发除了房地产开发,还有很大程度的产业开发、路网开发、资源分布的工作,如果政府把这些工作全部推卸给类似于华夏幸福的区域规划开发者,那么地方政府也将失去了这一片区对应的土地出让权利。再过几年,土地市场也将出现竞争,政府派和区域开发派分别在吆喝自己手下的土地,肯定优秀的开发商购买自己的土地。并且愿意土地价格可以一定程度下滑。土地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竞争,房地产市场才有可能市场化。土地市场成本可控,未来房价才真正可控。